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清朝道咸年间云南汉回关系与政府危机应对研究
  • [摘要]清朝道咸年间(1821—1856),云南地区汉回冲突事件频发,而民间武装联盟的盛行,游勇盗匪的滋生,以及地方官员处理事件中的政策偏向,则推波助澜,使得冲突更为复杂尖锐。清政府屡派得力干员任督抚处理滇案。他们在处理汉回冲突事件时,希望借助边疆社会的各种组织资源,形成合力作用,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从贺长龄的剿抚兼施到李星沅的“治回必先治匪,安回即以安民”,再到林则徐的“但分良匪,不问汉回”,政策设计上虽有宽严相济之称,亦起一时之效,但地方社会失序、地方政府与官员管理失位等深层次的边疆治理问题并未解决。关键词:清朝 云南 汉回关系 边疆治理 危机应对作者罗群,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地址:昆明市,邮编650091。
  • 罗群
  • 全文[ PDF 1830.0 MB ] 2018.6(5):0-0  共有 1202 人次浏览
  • 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两次进京相关史事新证
  • [摘要]文章以近年来公布的藏文手抄本《大慈法王传·如愿呈祥之阳》为主要史料,对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两次进京的一些重要史实进行了新的考证。具体而言,对学界普遍认为释迦也失第一次入朝于南京的观点进行了辨析,认为此时明朝虽然没有正式迁都,但政治中心已经北移,释迦也失入朝的地点是北京而非南京。释迦也失首次来京的驻锡地是元代旧寺海印寺,该寺与其宣德年间入京驻锡的大慈恩寺为同一座寺院。同时,文章将《大慈法王传·如愿呈祥之阳》中的皇帝诏书和《明实录》中的相关记载结合,证明释迦也失第二次进京是在宣德二年应明宣宗的邀请,其最终抵达北京在宣德四年底;释迦也失于宣德十年圆寂于北京大慈恩寺,并非如一些史料所载圆寂于返藏途中。关键词:大慈法王〓释迦也失〓藏传佛教〓明朝〓西藏作者安海燕,女,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地址:北京市,邮编100872
  • 安海燕
  • 全文[ PDF 2224.0 MB ] 2018.6(5):0-0  共有 1240 人次浏览
  • 分化与差异:在韩中国朝鲜族社会融入的人类学研究
  • [摘要]在韩中国朝鲜族的职业分化,是导致该群体社会融入存在较大差异的重要因素。普通务工群体在经济融入中的边缘化特征,使得他们在社会交往与文化融入中呈现出封闭与异质的状态;中高端职业群体成功融入韩国社会,促进了他们与韩国人之间的深层互动及文化融入的同质性。研究中国朝鲜族融入韩国社会的分化与差异,不仅可以展现跨界民族问题研究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对朝鲜族跨国理性流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引导意义。关键词:朝鲜族〓社会融入〓分化〓差异作者马伟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陈纪,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地址:天津市,邮编300350。
  • 马伟华〓陈纪
  • 全文[ PDF 1889.0 MB ] 2018.6(5):0-0  共有 1345 人次浏览
  • 人类学视野下的岛屿与世界
  • [摘要]岛屿研究在人类学学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理解作为多元现代化力量与全球化交织场域的岛屿世界,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从岛屿看世界”的视角,探讨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多样性联系。同时,以整体多样性和开放流动性的角度,考察岛屿研究的各种面向,审视海陆互动中岛屿内与外的变迁,分析岛屿世界卷入全球网络的动态历史过程。岛屿世界混合和融汇了来自外部世界不同的文化要素。在全球化影响下,岛屿的剧烈变迁与不断调适成为时代新特点。关键词:岛屿研究〓岛屿世界〓海域研究〓环南中国海〓全球化作者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地址:北京市,邮编100081。
  • 麻国庆
  • 全文[ PDF 1514.0 MB ] 2018.6(5):0-0  共有 1237 人次浏览
  • 略论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结构变化
  • [摘要]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加迅速,民族成份增多;城市少数民族的年龄以中青年为主,性别结构整体趋于平衡,但各少数民族变化差异较大;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受过初中、高中、大学阶段教育的人口大幅增长;从业人口中,脑力职业者比重提升,但体力劳动者仍占主体;城市族际通婚率越来越高。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结构的变化,给东部地区城市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关键词:东部地区〓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结构变化〓人口普查 作者李吉和,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周红英,女,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地址:武汉市,邮编430074。
  • 李吉和〓周红英
  • 全文[ PDF 1187.0 MB ] 2018.6(5):0-0  共有 1246 人次浏览
  • 改革开放40年民族经济学的发展
  • [摘要]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民族经济学是由中国人提出并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学科。民族经济学研究始终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文章按照改革开放的进程把民族经济学研究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民族经济学初创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民族经济学研究深化阶段;2000年到2012年的民族经济学研究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以后的民族经济学研究的新机遇。文章分析不同时期民族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和主要理论观点,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通过民族经济学研究主题和内容的变化, 认识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轨迹、特点和成就。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民族经济学〓中国特色〓发展作者黄健英,女,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亚男,女,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地址:北京市,邮编100081。
  • 黄健英〓于亚男
  • 全文[ PDF 1807.0 MB ] 2018.6(5):0-0  共有 1235 人次浏览
  •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
  • [摘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源自长期历史实践,是党和国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发展历程,全面介绍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情况,重点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强化顶层设计、提高质量和覆盖面、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注重培育示范典型、严格依法治理、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践举措,分析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面临的不足和挑战。就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提出了创建工作的不足和创新发展的路径。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者隋青,女,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司长;李钟协,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副司长;孙沭沂,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创建指导处副处长;李世强,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创建指导处副调研员;陈丹洪,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创建处主任科员。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甲49号,邮编100800。
  • 隋青〓李钟协〓孙沭沂〓李世强〓陈丹洪
  • 全文[ PDF 1777.0 MB ] 2018.6(5):0-0  共有 1189 人次浏览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
  •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时下学界探讨的热点,既有研究已经从横向、纵向、差序和以点带面的思维角度展开了十分有价值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从共同体与共同体意识这对元概念入手来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内涵,进而从构成要素的维度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通过分析,可以确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各族人民的中国认知体验、中国价值信念和中国行为意愿三个要素关联共存而成,在实践中,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把握铸牢路径。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素分析〓实践逻辑作者青觉,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徐欣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地址:北京市,邮编100081。
  • 青觉〓徐欣顺
  • 全文[ PDF 1981.0 MB ] 2018.6(5):0-0  共有 1691 人次浏览
  • 元代杭州的穆斯林移民
  • [摘要]蒙元时代东西交通大辟,在这种背景与条件下,穆斯林大批迁入杭州。本文在详细梳理中外学者关于元代杭州穆斯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移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元代穆斯林移民迁入杭州的历史背景,探讨了元代穆斯林移民的身份变化。穆斯林移民的迁入,为杭州注入了一抹不同的文化色彩,同时也显示出元代杭州这座国际性大都市接纳外来移民的开阔胸襟。
  • 马娟
  • 全文[ PDF 1847.0 MB ] 2018.1(5):0-0  共有 1872 人次浏览
  • “汉儿”歧视与“胡姓”赐与——论北朝的权利边界与族类边界
  • [摘要]北魏、北齐时期的“汉儿”仅指中原汉人或具有汉文化面貌的人群,并不是一个“民族”或“文化集团”的称号。中古时期,文化、政治、血统都是人们区分族类的重要标准,以文化划分族类的标准不应被过分强调。东魏北齐时期“汉儿”划分的基础主要是政治因素,而不是文化因素。其时在六镇集团中盛行的“汉儿”歧视,目的是为了强化六镇集团的族类身份边界,以维护其在政治资源分配中的特权地位。西魏北周的六镇集团通过将“胡姓”赐与汉人塑造了一个新的“国人集团”,以作为六镇鲜卑统治的军事、政治和社会基础,这与北齐的“汉儿”歧视实际上是异曲同工。权利边界和族类边界还是“胡姓”统治集团“汉化”的边界,只要以族类身份为边界的特权集团存在,其“汉化”就不可能是彻底的,并会通过加强“胡化”的手段来维护族类边界。只有当旧有的权利边界被打破,族类边界和汉化边界才有可能最终消失。
  • 苏航
  • 全文[ PDF 2879.0 MB ] 2018.1(5):0-0  共有 1719 人次浏览
  • 贵州水族的念鬼仪式及其文化逻辑
  • [摘要]贵州水族念鬼仪式中的物品和念词,分别体现了水族民间信仰中处理与鬼关系的两种方式,即奉养和驱赶。奉养建立并维持了水族与鬼的共生关系;驱赶则通过对作祟之鬼、反常之鬼和类鬼之人的排斥,以实现水族个体安康和社会安宁。奉养和驱赶两种不同方式同时出现在同一仪式之中,根源在于水族建构的鬼具有问题制造者和问题解决者的二元性质。在水族民间信仰中,鬼是水族社会秩序的表征,鬼的二元性对应着水族社会秩序破坏与平衡两种状态。奉养和驱赶这两种方式殊途同归,都指向了水族所追求的、在念鬼仪式中得到修复的社会秩序。
  • 张帆
  • 全文[ PDF 1916.0 MB ] 2018.1(5):0-0  共有 1940 人次浏览
  • 边地、边民与边界的型构:从清代湖南苗疆到民国湘西苗族
  • [摘要]清代苗疆泛指中国南方非汉族群的广大分布区域。湖南苗疆在民国时期被划入新的行政体系,成为边政体系中湘西的一部分。原为行政地名的湘西逐渐与当时的苗族产生紧密联系,被外界赋予独特的文化意涵。从清代湖南苗疆到民国的湘西行政区划,整体发展脉络印证了司科特(James C.Scott)的论述:国家行政治理的可识别性会导致社会与环境的重塑。民国时期各类能动者的论述,型构出湘西边地、边民意象,延续了苗疆的边缘性。
  • 赵树冈
  • 全文[ PDF 1424.0 MB ] 2018.1(5):0-0  共有 3271 人次浏览
  •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与变动研究——基于1953—2010年人口普...
  • [摘要]本文基于1953—2010年期间六期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民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香农-威纳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60年里,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从西、中、东的梯度格局向西、东、中的梯度格局转变;少数民族人口仍高度集中分布在传统区域,但集中程度趋于下降,朝着其他区域扩散。1982年后,向全国迁移扩散的态势愈发显著,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已成为少数民族人口的重要集聚地;各地民族多样性持续发展,民族人口形成多个民族多样性中心和次级民族多样性中心,随着民族间交流互动的增强,藏彝、南岭和河西三大民族走廊的地理脉络也更加清晰。从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来看,历史因素奠定了我少数国民族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自然环境因素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约束作用不容忽视;经济社会因素对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于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相对影响呈现较为明显的增强趋势。
  • 高向东 王新贤
  • 全文[ PDF 1268.0 MB ] 2018.1(5):0-0  共有 2128 人次浏览
  • 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本——以“三区三州”为例
  • [摘要]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和最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破解深度贫困”思想的提出对新时代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三区三州”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面广、贫困发生率高、区域发展位次差、人均生活水平低,且对扶贫政策有高度依赖性。深度贫困产生的原因在于薄弱的基础设施、脆弱的自然资本、封闭的文化观念、低层次的市场化水平和特殊的政策规划限制。破解“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必须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专项扶贫规划,提升扶贫政策的效应,充分发挥宗教文化在扶贫中的“正能量”,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加大内生动力培育。
  • 李俊杰 耿新
  • 全文[ PDF 1621.0 MB ] 2018.1(5):0-0  共有 4101 人次浏览
  • 西方式民主不是治理族群冲突的良方——新兴民主国家族群冲突不断滋生...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族群冲突频发的多民族国家选择了西方式民主道路,希冀以西方式民主机制来化解族群冲突。然而,数据显示,近30年来族群冲突在这些国家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究其主要原因,与其所奉行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内在张力、民主化过程和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实践有关。拿自由主义之药来疗民族主义之伤,显然难以奏效。因此,不同国家族群冲突的治理应结合国情实际,探索适合自身的治理模式。
  • 王伟
  • 全文[ PDF 1763.0 MB ] 2018.1(5):0-0  共有 2073 人次浏览
  • 多民族国家的三种类型及其国家认同建构问题——民族学研究的视角
  • [摘要]根据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成分情况,全球多民族国家可划分为不同类型。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可对不同类型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进行研究。基本上,当今世界的多民族国家大体可以分为中央(联邦)政府与地方民间都承认国内存在多个一体层次民族(nation);中央(联邦)与地方民间都承认国内不存在多个一体层次民族(nation);中央(联邦)政府与地方民间在是否存在多个一体层次民族(nation)上存在分歧等三种类型。三种不同类型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在认同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复杂性。在第一种类型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互分离;第二种类型多民族国家则通过建构国家层面的一体层次民族(nation)的民族认同来加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第三种类型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建构比较复杂和困难,所面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压力和挑战很大。
  • 叶江
  • 全文[ PDF 1504.0 MB ] 2018.1(5):0-0  共有 3403 人次浏览
  • 中国民族学社会学界69年前的反思及其当代意义
  • [摘要]本文首次全文披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民族学社会学界一批领军人物对学科兴衰原因进行反思的一次重要会议记录,对他们就学科过去的失误及今后如何改进达成的共识给出了注释和分析。文章试图说明,前辈学者为学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但是,如果我们不了解以前的不足和缺陷,不汲取教训,就不能超越自我,也就不能走到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社会学是中国民族学社会学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 杨圣敏
  • 全文[ PDF 1316.0 MB ] 2018.1(5):0-0  共有 2795 人次浏览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 [摘要]本文回顾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文章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中心任务,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好民族工作、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意义,指出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路,对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 王延中
  • 全文[ PDF 1106.0 MB ] 2018.1(5):0-0  共有 3848 人次浏览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